在全球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储能行业作为新能源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0月16日,由国际能源网、国能能源研究院主办的2024第三届储能产业大会在北京盛大举行。

国务院原参事、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徐锭明,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马士聪,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副主任陶冶,北方工业大学博导、储能研究院院长李建林,国际能源网总裁、国能能源研究院院长张福龙,国际能源网国能智库专家王英歌,天合光能中国区产品市场经理雷小露,钧能(宁波)电源科技有限公司热管理事业部总监倪安业,华为数字能源中国区储能解决方案总监杨志,弘正储能(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晓光,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陆荷峰,阿特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储能系统解决方案负责人周晓华,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储能事业部系统集成中心负责人、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周喜超,日出东方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储充业务部项目总监王正宁,浙江海得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静怡,美的科陆储能产品公司高级解决方案经理王珂,上海思格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区解决方案总监朱小伟,合肥华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解决方案总监刘俊及有关企业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河北省光伏新能源商会秘书长马献立担任本次大会主持嘉宾。
本次大会由国能网、国能能源研究院、储能头条等联合主办,以“传承、新质、共享”主题,纵论储能产业发展大势,展示各大企业创新成果,共商合作新途径。
牢记使命 不忘初心
随着全球能源迅速向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转型,储能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根据BNEF数据,2023年全球储能市场规模几乎增长了两倍,创下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同比增长。到2030年全球储能装机量预计将达到411GW(1194GWh),该规模是2021年的15倍。
可以说,在当今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储能正逐渐成为一颗璀璨的新星,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发展前景。
国务院原参事、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徐锭明在致辞中表示:随着能源革命的深入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储能成为人类在新能源领域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作为储能工作者,必须能够回答以下这六个问题。即:储能是什么?储能为什么?储能储什么?储能储多少?储能谁来储?储能怎么用?对此,徐锭明同样用六个词给出了答案,即:绿色低碳、经济实用、多元灵活、节能高效、安全可靠、智能共享。 徐锭明指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固定与移动相结合、大型与小型相结合、不同储能方式相结合,储能与虚拟电场相结合,这就是未来的现代化的储能体系。它们将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支撑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安全。

国务院原参事、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徐锭明
作为本次会议的主办方,国际能源网总裁、国能能源研究院院长张福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国能网发展的各级领导、业界同仁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欢迎。
![]()

国际能源网总裁、国能能源研究院院长张福龙
创新驱动 质效并重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副主任陶冶站在宏观的角度,从“十四五”规划的发展状况,到当前大家关注的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下的新型储能发展,再到储能行业政策等不同维度,对当前中国储能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多项建议。
陶冶指出,从截至2024年上半年的发展趋势来看,预期今年的整个新型储能规模应该还能实现倍升的增速。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副主任陶冶
北方工业大学博导、储能研究院院长李建林以“新型储能技术发展现状及盈利模式分析”为主题,从高校储能学科建设概况、双碳下储能需求分析、多元储能技术对比、亟待解决核心问题以及储能盈利模式分析等不同角度分享了他的观点。他认为:储能需要一个融合式的发展过程,只有互相的融入才能更好推动整个行业的向好发展。

北方工业大学博导、储能研究院院长李建林
时代的变革呼唤着技术的进步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潮中,储能技术作为连接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桥梁,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上午的主题演讲环节中,天合光能中国区产品市场经理雷小露,钧能(宁波)电源科技有限公司热管理事业部总监倪安业,华为数字能源中国区储能解决方案总监杨志,弘正储能(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晓光针对新型电力系统下光储融合解决方案通过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阐述了各自的观点。
从各大企业的主题演讲的内容中不难发现,目前储能企业均在加大在系统集成和新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的快速提升,电力系统对储能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为储能行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储能技术将成为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增强电网韧性及实现分布式能源管理的关键。储能系统将在发电调频、调峰、备用容量及用户侧和输配电侧的多样化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将促进储能系统的广泛应用,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则将提升其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总体来看,储能市场将向规模化、商业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力量。

天合光能中国区产品市场经理雷小露

钧能(宁波)电源科技有限公司热管理事业部总监倪安业

华为数字能源中国区储能解决方案总监杨志

弘正储能(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晓光
现场版高端说——
探讨电力市场化背景下储能的角色、机遇、策略
作为国际能源网精心打造的王牌栏目,《高端说》曾盛邀众多中国储能领域精英翘楚坐而论道,力图穿越风云际会的有限时空,将嘉宾的人格力量和社会价值作为节目的终极呈现。
本次大会中,《高端说》力邀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马士聪,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陆荷峰,国际能源网国际智库专家王英歌,围绕“电力市场改革深化下储能的角色、机遇与策略”的主题展开讨论。国际能源网总裁、国能能源研究院院长张福龙担任本场高端说的嘉宾主持。
对话期间,嘉宾们通过鞭辟入里的分析以及深入浅出的话语展开了一场有深度、有高度、有前瞻、有内涵的面对面交流,为与会者带来了很多的启发。讨论话题始终站在整个中国能源发展的角度和高度,不仅提出了对于储能行业发展的建议,更是提醒从业者要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趋势的思维方式下聚焦能源发展。

2024第三届储能产业大会“高端说”现场
共筑绿色能源新未来
能源产业风起“绿”涌,推动我国清洁经济发展。新型储能发展按下“加速键”,正日益成为我国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速,利用储能调节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加。储能行业如何实现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成为业内关心的重要问题。
在下午的主题演讲环节中,阿特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储能系统解决方案负责人周晓华,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储能事业部系统集成中心负责人、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周喜超,日出东方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储充业务部项目总监王正宁,美的科陆储能产品公司高级解决方案经理王珂,上海思格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区解决方案总监朱小伟,合肥华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解决方案总监刘俊就分布式储能新趋势新模式、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储能商业化应用等话题分享了各自的看法。

阿特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储能系统解决方案负责人周晓华

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储能事业部系统集成中心负责人、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周喜超

日出东方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储充业务部项目总监王正宁

浙江海得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静怡

美的科陆储能产品公司高级解决方案经理王珂

上海思格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区解决方案总监朱小伟

合肥华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解决方案总监刘俊
演讲嘉宾普遍认为,尽管储能行业前景广阔,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从技术层面讲,当前储能成本高企、技术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亟须解决。此外,如何提高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将是企业未来研发的重点方向。不过,在挑战中,储能行业的不断成熟和创新的涌现同样意味着机遇。二者相辅相成,不能分割。
总体而言,面对全球能源格局的深刻变化,以及中国能源体系绿色转型的迫切需求,新质生产力作为创新驱动下的生产力新形态,正在成为推动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延展阅读:
第三届“储能奖”隆重揭晓
大会当天,2024第三届储能榜单发布盛典也在翘首期盼中如约而至。“储能榜”见证着中国储能领域的创新、变迁和前行。新的一年,“储能奖”也将成为行业品牌价值、影响力的标杆,亦为行业带来更多榜样力量。
经过数月的多轮评选,“年度储能行业领袖企业、年度储能技术创新及年度优秀储能关键设备供应商”等十四大奖项于本届品牌榜盛典中一一揭晓。
荣获2024年度储能领袖的企业是: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远景能源有限公司、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荣获2024年度储能十大品牌的企业是: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阿特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远景能源有限公司、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荣获2024年度工商业储能十大品牌的企业是: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弘正储能(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禾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天青元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固德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领充创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英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四川航电微能源有限公司。
荣获2024年度户用储能十大品牌的企业是:深圳古瑞瓦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固德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阿诗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首航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昱欣科技有限公司、麦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睿电绿能科技有限公司。
荣获2024年度储能PCS十大品牌的企业是: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深圳古瑞瓦特新能源有限公司、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杭州禾迈电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爱士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科士达新能源有限公司、深圳市盛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海得新能源有限公司、华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荣获2024年度储能电池十大品牌的企业是: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昆宇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天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芜湖天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荣获2024年度系统集成十大品牌的企业是: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阿特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采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融和元储能源有限公司、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荣获2024年度储能EMS十大品牌的企业是: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高特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弘正储能(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优旦科技有限公司、国能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永福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浙江简捷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南京中汇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荣获2024年度储能BMS优秀品牌的企业是:杭州高特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华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协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拓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优旦科技有限公司。
荣获2024年度储能配套设备优秀品牌的企业是:北京涛思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钧能(宁波)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亿兰科电气有限公司、莱姆电子(中国)有限公司、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和本机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东方日立(成都)电控设备有限公司、贵州泰永长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林赛热控科技有限公司。
荣获2024年度储能消防安全优秀品牌的企业是:苏州感闻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开勒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北京西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正华同安消防科技有限公司、信光能源科技(安徽)有限公司、苏州芯镁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荣获2024年度储能新锐的企业是:易能数字能源技术(浙江)有限公司、盛虹动能科技(江苏)股份有限公司、运达智储科技(河北)有限公司、福建量道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宁波公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西安为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陕西顷刻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利星能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宿迁时代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特隆美储能技术有限公司、京清数电(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浙江星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卓阳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晟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科融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星源能投控股(江苏)有限公司、中瓴星能(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世嘉合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荣获2024年度储能技术突破奖的企业是: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采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思格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荣获2024年度储能技术创新奖的企业是:伊顿电源(上海)有限公司、先控捷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纳通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奇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重庆英飞源数字能源有限公司、深圳先阳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三河同飞制冷股份有限公司、中能建储能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深圳市羲和未来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维能新能源有限公司、清安储能技术(重庆)有限公司、四维能源(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林洋储能技术有限公司、苏州精控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